第624章 徙民实边-《重生之吴霸春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我吴国千秋万代,可使社稷昌盛,长治久安,则南方九郡,何以不能与吴国合同一家,不分彼此?”

    闻言,庆忌点了点头,颇为赞赏的看着公子鸿,笑道:“善!”

    “二三子,这便是寡人的儿子,吴国的公子!”

    “先祖尚且开拓进取,教民耕种,使蛮夷从刀耕火种的时代,进化到如中原列国一般的文明程度,何以寡人这一代,不可?”

    “寡人之意,移民实边!”

    庆忌终于下定决心,大手一挥道:“自南阳郡、南郡、九江郡、衡山郡、汉中郡,徙民十万户,到岭南、西南九郡,屯垦戍边!”

    “凡被迁徙者,一户人家,皆赐布十匹,钱五万,另外,当地官府,需赠予农具、耕牛、土地、口粮、种子等一切用具!”

    “以人口而定,一人赐地百亩,世代相传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南阳郡、南郡、九江郡、衡山郡、汉中郡,这五个郡,原来是什么地方?

    楚地!

    现在庆忌要迁移的黎庶,原来正是故楚之地的人。

    徙民十万户,大概是有五六十万的黎庶,会被吴国一口气从江南一带,强制性到岭南、西南九郡,屯垦戍边。

    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。

    吴国要是想尽快促进国内的各个min族融合,就必须从文化上入手,同化南方的新吴人。

    国家给予被迁移的黎庶优握待遇,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
    尽管,那些黎庶原来都是楚民。

    但是在楚国被吴国完全吞并后,庆忌还是能一视同仁,按照过去的待遇,给予他们福利……

    强制性迁移人口,其实吴国有着一套较为完整的流程,不是随随便便就“徙民”的。

    譬如说,家中有卧病在床的老人,亦或是怀着身孕的妇女,这是绝不在迁徙条件之内的。

    这种较为人性化的徙民举措,被吴国一直坚持推行着。

    /90/90361/31967112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