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7章 上古之世-《重生之吴霸春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铸刑鼎一事在晋国影响极其深远,标志着晋国执政官权威的严重下滑,国家离心力的加剧。

    当晋侯不再是一国之重心,正卿尚且可取而代之。

    如今正卿的权威也必须受到士鞅法律的监视与钳制,晋国的向心力受到更为严重的削弱。

    最不幸的还是赵鞅,他为士鞅背黑锅,正在为他的年轻气盛付出代价,受到如此不白之冤至今也没有被平反。

    后世的附会,以当代思想将“铸刑鼎”之壮举归“功”于赵鞅,表明其进步性——打肿脸充胖子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奉天殿内。

    庆忌穿着一身玄色冕服,头戴平天冠,高坐于陛台之上,正襟危坐,与群臣进行日常的大朝会。

    按照庆忌所制定的规矩,若无意外,吴国的君臣将十天举行一次大朝会。

    若有紧急的事情,可召开,遇上一些重大问题,则是三日一朝,或五日一朝。

    “大王,臣有事启奏!”

    这时,已经擢升为太宰的计然手持牙笏,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请讲。”

    “臣以为,我吴国应维护农田以及山川湖泽,制定《田律》。如下及时雨和谷物抽穗,应即书面报告受雨、抽穗的顷数以及已开垦而末耕种田地顷数。”

    计然侃侃而谈,道:“禾稼生长期下雨,也要立即报告降雨量与受益田地顷数。”

    “如有旱灾、暴风雨、涝灾、蝗虫及其他虫害等损伤了禾稼,也要报告受灾顷数。”

    “距离近的县,由专人送报告,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,在八月底以前送达。”

    “善。”

    庆忌微微颔首,旋即准奏。

    《田律》这种律法,还是创举!

    文学网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