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一章 平辽,必胜-《逆天换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毛文龙失笑道:“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,可要那么多宅院也无甚用处。沉阳还好,辽阳就算了。”

    “听老爷的。”沉氏倒不执拗,笑着说道:“可那个温泉,还有大连,咱们都得有个别院。休闲度假,也有个去处。”

    毛文龙笑着点头,说道:“这些呀,其实都不用你操心,大靖就能安排好。”

    沉氏眨巴眨巴眼睛,抿嘴笑道:“阿秀是个老实的,阿英却与妾身一样,爱玩儿,闲不住。只是她选的休闲好去处,就肯定少不了咱们的。”

    毛文龙把头仰在靠背椅上,微闭着眼睛,缓缓说道:“眼瞅着就要太平了,这么些年的打熬,终是大功告成。冷不丁闲下来,可能还有些不适呢!”

    “妾身教你打麻将啊?”沉氏的娇躯偎过去,贴着毛文龙的耳朵柔声道:“很好玩儿的。”

    毛文龙感受着爱妾的温软身体,心中愉悦,笑了两声,把沉氏搂了过去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东江镇已经不掩盖即将平辽的信息,也没有刻意传播,但军人传给百姓,很快就尽人皆知。

    堂堂正正的发动,以碾压之势展开勐烈的进攻,这是既有的作战计划,也确实不用偷偷摸摸。

    现在,郭大靖只怕建虏不战而逃,而决战的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却还没有完全满足。

    “再等一等,不要心急。”郭大靖翻阅着报告上来的各种数据,也反复地提醒自己。

    弹药还不够充足,训练和整合还没有完成,还有季节也不合适。强行发动,虽然也有胜利的把握,但付出的代价却让郭大靖难以接受。

    马上就要平定辽东,很快就要享受太平,尽量减少伤亡,让更多的将士能够功成名就,光荣退役,与家人享受安乐,便成了郭大靖极为看重的事情。

    当然,十余万大军分驻于辽南和辽东的要点,保持着要发动进攻的姿态,粮草的消耗很大,也不能够持久。

    “最多能坚持到年底。”郭大靖估算完毕,抬起头缓缓说道:“这还没算上秋收的缓解,时间上是足够的。”

    就算是年底发动,到明年春耕,也有三四个月的时间。但建虏同样也能够顺利秋收,也能继续强撑下去。

    所以,秋收前发动进攻,是最合适,最厉害,也是建虏最不愿意的时间。

    与建州战役差不多,除了能够打击消灭建虏,还能破坏他们的秋收,使其丧失与东江军对峙的物资基础。

    这也是郭大靖谨慎性格的表现,如果战事出现不可预料的意外,也要给予建虏在后勤供应上沉重的一击。

    生产力落后,人口少,建虏的弱点暴露得是如此明显。其实,只要保持对建虏的军事压力,三年也足以拖垮他们。

    “这就没有问题了。”何可纲把另一份汇总的资料交给郭大靖,说道:“这是陈副帅派人送来的,今年的耕种数据。”

    十余万大军与建虏对峙,消耗的粮草物资也是庞大的。后勤供应上,即便有海外购粮,自身土地的收成,也是至关重要。

    郭大靖展开阅看,连连颌首,面带微笑。

    数据汇总的相当详细,显示出政务工作是越来越细致,越来越专业。不仅有各地耕种的亩数,还有各种作物的种植数量。

    今年官府的指导是多种土豆和黑麦,玉米则有所下降。这两种是耐寒作物,土豆更是高产,在不可预料的灾害下,尽力保证产量。

    但对于百姓,官府也给出了一定的宽松。比如,玉米的种植面积不能超过土地的四分之一。

    玉米是高杆作物,对于百姓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。秸杆能够喂养牲畜,还能和玉米轴作燃料。

    所以,百姓基本上会把限额的土地都种上玉米,这也是官府没有强制的原因所在。

    “地方上的耕种,令人欣慰啊!”郭大靖笑着把资料递回,说道:“今年的军屯也翻了一番,只要不出现大的灾害,收成还是很有保证的。”

    何可纲点着头,说道:“郭帅,听说今年对外采购的粮食,也创了新高?”

    郭大靖笑了笑,说道:“不用觉得奇怪,这是以防万一之举。何况,粮食能够保存,不会浪费的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